HTTP Headers for Dummies
http://net.tutsplus.com/tutorials/other/http-headers-for-dummies/
當你輸入一個網址的時後, 實際會發生什麼?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54517/91367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關於軍魂部隊歌中的孟良崮之役
「軍魂軍魂徐州成軍,
北伐抗戰威名震;
衛首都,戰長城,常德殲敵建奇勳,
孟良崮撼日月,黃埔精神振軍魂。」
這是1998年10月份踏入陸軍257師中坑精北營區所學得的「軍魂部隊歌」,
對於北伐、抗戰,在教科書已經講述得太多了~
然而「孟良崮」這個陌生的地名,原以為又是個可以歌功頌德的事蹟,
了解後才知曉這一段悲慘的過往,
張靈甫將軍在危難之際,
把自己74師重裝部隊三萬餘人的兵力拉上孟良崮引誘二十幾萬中共華東野戰軍包圍自己,
以爭取外圍一百公里內四十幾萬國軍進行反包圍的機會,
使國軍得以與避戰的解放軍有機會正面決戰。
無奈因為國軍內部政治角力的大環境因素下,
張將軍苦撐三四天仍得不到友軍的奧援,最後不敵解放軍的猛攻而全軍遭殲滅,
戰死前留下遺書:
「十餘萬之匪向我猛撲,今日戰況更趨惡化,彈盡援絕,水糧俱無。
我與仁傑(副師長)決戰至最後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
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
而此同時友軍卻仍還在解放軍的包圍圈外觀戰~
51年後有幸能在張將軍所屬部隊中接受短暫的代訓,與有榮焉。
試著在 Google大師的協助之外尋找張將軍的生平事蹟,
但除了對岸鍾子麟出版的「張靈甫傳」(ISBN:9787802143487)外,
台灣的出版社卻都遍尋不著關於張將軍的傳記,
但考量對岸寫的可能又是共軍的史觀,又暫不考慮讀這本書。
看到一篇來中華網刊登「一場孤注一擲的豪賭——不可想像的孟良崮戰役」的主題,
觀點還算是中立,沒有太嚴重的偏頗,值得一讀。
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有很多敗仗都是輸得糊裏糊塗,從戰略戰術上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們的敗局。但1947年5月間的孟良崮戰役,卻是一場雙方的戰略意圖及戰術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雙方的主將也都是指揮高手,沒有哪一方是糊塗蟲。而從整體兵力上看,當時,國軍有24個整編師共45萬人,比在山東的解放軍多十幾萬人,且裝備精良彈藥充足,還有坦克與飛機助陣。但,孟良崮一役,國軍卻仍敗于解放軍,其精銳之師整編第七十四師遭全軍覆沒。
1947年4、5月間,國民黨45萬大軍,由陸軍總司令顧祝同統率,一字兒擺開,步步為營、穩打穩扎,向山東的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九個縱隊加一個地方軍區共27萬人)推進,意欲將陳、粟部逼至膠東海邊,先予以包圍,爾後相機剿滅。為了打破國軍的進攻,避免被圍
殲的危險,並且打擊一下因國軍佔據了延安而生的囂張氣焰,華東野戰軍全權負責軍事指揮的粟裕,策劃了幾次部隊調動,以尋求戰機。最後,決定了“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戰略,即全力圍殲敵之精銳、王牌的第七十四師,從而既能威震對方,又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撕開敵人
的合圍圈。
當解放軍在正面以五個縱隊即以十多萬兵力對國軍第七十四師實施圍攻,以四個縱隊分別從左、右隔開其與國軍第八十三師、二十五師的接壤,再以一個縱隊從後面堵住其退路時,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圍殲自已的計謀。不過,此時解放軍對其雖已有合圍之
勢,但張靈甫憑其七十四師32000人的兵力及該師豐富的作戰經驗,他只要向左或右方轉進,便可與國軍八十三師或二十五師靠近會合,因他與這二個師都只相距10多公里。一旦與其中一支會合,張靈甫的危險便會解除,粟裕指揮的解放軍便不是那麼容易能圍殲七十四師了。更何況,國軍45萬兵力大部就都在周邊100多公里範圍內,隨時都會開了過來。
然而,對黨國頗為忠心且盡職軍旅的張靈甫不但沒有迅速撤離,面對險情,他反而作出了“將計就計”的決策,將部隊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動讓解放軍來包圍自已,從而,使自已的七十四師做一個“釣餌”,在解放軍十多萬兵力圍住他的同時,周邊的40多萬國軍則有了從外面又反包圍解放軍的機會。
張靈甫相信,周邊幾十萬國軍,近則只有10來公里,遠也不過100多公里,他們開到這孟良崮,最多不過是半天、一天的時間。而憑七十四師的強大軍事實力與孟良崮的險要山勢,他張靈甫在此堅守一天二天都不成問題的。他認為,只要四面的國軍一圍過來,他的七十四師不但能解圍,而更能實行“中心開花”的效果,使國軍創造出在孟良崮圍殲陳粟華東野戰軍的大捷奇跡。
確實,張靈甫將部隊一拉上孟良崮,國共雙方的主帥主將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時戰役性質的重大變化及其意義。
蔣介石立馬知道了張靈甫的用意,看清了這個殲滅陳毅粟裕統率的華東野戰軍的機會(因為平日國軍想找解放軍決戰,卻往往找不到解放軍主力),連忙飛到徐州,親自敦促顧祝同趕緊指揮各路國軍開往孟良崮,對解放軍實施反包圍。而陳毅、粟裕呢?原想在運動中殲滅七十四師,卻沒料到張靈甫主動受圍,還上了孟良崮,堅守待援。
危險與戰機同時產生
擺在華東野戰軍面前便一下子只有兩種結局了:不是趕緊消滅七十四師,就是被七十四師粘往,反遭周邊圍過來的40多萬國軍的重創。
戰況到了這個階段,在孟良崮,雖說華東野戰軍對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握有了絕對兵力優勢,但從整個山東戰局來看,40多萬國軍卻正在獲得一個戰機優勢。
進攻張靈甫的戰鬥是在5月13日下午七時開始打響的。經過14、15日兩天的生死激戰,雖攻下了孟良崮一旁的幾個小山頭,但張靈甫的主力尚在頑守主峰,戰鬥仍進行得異常慘烈,方圓僅1.5平方公里的孟良崮,已躺下了數以萬計血肉模糊的屍體。而攻山的解放軍各縱隊的傷亡也相當大了(此戰役解放軍共傷亡12000人),並且彈藥補充都出現了困難。加之,周邊國軍向孟良崮進發的情況,也令軍心很有些緊張。因此,華東野戰軍總部與下屬縱隊有些指揮員提出:久攻不下,又是如此境況了,是否忍痛從孟良崮撒退,以保大軍不落入周邊國軍的包圍圈?
親處前線指揮所進行指揮的粟裕,自然透徹明白當前戰勢的嚴峻:獲勝與戰敗這兩種可能,都已接近了勝負概率的臨界線,此時,唯一能讓戰局偏向勝利或失敗的因素,就是對戰雙方的軍心了,而其中最重要的卻又是指揮官們的決戰信心與指揮效率。
於是,粟裕下令: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陳毅也宣佈了追究失職者責任的“撤職、查辦、殺頭”的三大戰場紀律)並嚴令各縱隊務必不顧一切犧牲,限在24小時內攻上孟良崮,殲滅七十四師;各縱隊傷亡多少人,戰役結束後,保證給予補足建制;同時,打破解放軍歷來只在夜裏
打大仗的傳統(為躲藏敵飛機、坦克),16日白天也繼續進攻,直至於16日下午三時完全攻佔孟良崮主峰,擊斃張靈甫(自殺?)。
而向孟良崮進軍的國軍呢?"張軍長"被拉一把是指望不上的. 只到16日下午七十四師被消滅、張靈甫陣亡之時,除了國軍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為著逃避蔣介石指責其援張不力,象徵性的派了一個連,帶著報話機躲在孟良崮附近一個山洞中,矇騙張靈甫謊稱他們“來援救”了外,整個孟良崮就再沒有其他國軍的影子了。
張靈甫按常理推斷,只要他堅守一、二天,周邊國軍是無論如何都能開進來的,他也的確死守了近三天。然而,可悲的是,就是他守到第三天,不說遠處的國軍磨磨贈贈而沒有開到,就是近在咫尺(不到5公里)的“戰友”八十三師與二十五師都沒有趕到位,從而使解放軍不僅有時間攻上孟良崮全殲七十四師主力,而且還有時間在已撤出戰場後,因清點被殲的敵人人數不夠32000人(七十四師兵員數),又重返戰場,再抓獲躲藏的敵散兵7000余人。然後,解放軍才浩浩蕩蕩從容撤走。
一場雙方原本都有資格可能獲勝、或都有危險可能戰敗,而在戰機上雙方又幾近相同的戰役,終於以雙方相近的傷亡代價,陳毅、粟裕贏得勝利而記入史冊。
當戰鬥進行到白熱化,雙方都有可能獲勝,或都有危險可能戰敗,在戰機上雙方又幾近相同時,此時就看雙方將士誰能堅持到最後,部隊統帥的謀略已無多大意義。如國軍將士不惜血本地向張靈甫靠攏,只怕華野當時就要崩盤。所以說粟裕將軍用兵在一個“險”字,非有氣吞萬里如虎之魄力是不敢作戰的,故其指揮的戰役是不能複製的。對比林總指揮的戰役,則在一個“穩”字,是可以複製的。而國軍先天性缺乏相互配合,連共軍一個旅都未全殲過。
歷史已被鑄就,人們不由自主創造自已新的歷史畫頁的活動,卻永不會停止。今天,從孟良崮戰役那場共軍27萬,國軍45萬但實際卻是4,5個縱隊(軍)10多萬人圍攻一個整編師(軍)3萬多人的陳舊的往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領悟些什麼有益的東西呢?(中華網)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張忠謀說幸福
單身,有時不一定是貴族。單身也許會比較自由,但自由也有一個同義詞,叫作寂寞。
.
因為人不是什麼時候都喜歡一個人獨處的;有時好東西需要跟人分享,有時候難過需要人安慰。
單身貴族產生的原因,是因經濟上的獨立、人格上的獨立以及感情上的獨立。獨立是什麼?獨立是需要而不依賴,一個獨立的人需要異性,而不依賴異性。
.
做情人之前,她應該先是朋友。 她成為你的朋友之後,出現在你的生活裏,才有可能認識你、了解你、知道你的長處而對你產生好感,進一步發展感情,變成情人、對象。世界上的顏色並非只有白色和黑色,黑與白之間還有很漫長的灰色地帶。只要多相處,便能發現對方的優點、產生好感,這才是發展感情的自然過程。
.
.
『一見鍾情』以及『從一而終』的感情是不切實際的,我們需要的不是這種不切實際而虛幻的感情。有人形容跟異性交往,就好像在海邊撿石頭,大家都會撿喜歡的那一顆。
.
一旦撿到一顆你最喜歡的石頭,便把它帶回家去,好好對待它,因為那是妳唯一的石頭。而且要記住,從此後不要再到海邊去。(永遠相信,我已經找到最大、最美、最適合我的那一顆)。
跟異性交往最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好,而是他對你有多好。 一個人如果條件很好,有一百分,可是這一百分之中,他只給你三四十分,或一二十分;相反地,另一個人也許只有七八十分,可是他卻是全心全意的對待你,那你應該選擇那一個?
.
其實,每一個人的條件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有多好,都還有人比你更好。
.
你雖然做不到一個『最好的人』,可是你卻做得到一個『對對方最好的人』。每一個男孩子都可以說:『雖然我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但我是世界對妳最好的男人』。反過來女孩子也是一樣,這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在於他對你的好,而不是他自己有多好。
.
但是如果有一個人本身已經很好了,對你又是真心真意,真心愛你,那麼你真的可以把一生托付給他。現在女性考慮婚姻的唯一條件,應該就是妳愛不愛他,他愛不愛妳,是不是真心真意對妳,跟他在一起會不會有壓力,會不會快樂,而非他有什麼!
.
人間的真愛是很難得的。
.
在人的一生中,很難找到一個妳真正愛,真正可以跟他過一輩子的人如果你怯於表達,或害怕會有什麼事,錯失一輩子可能只有一次的真愛,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採取主動,把心裏的話說出來。
.
如果一個男孩子因為女孩子對他採取主動而看不起她,那麼這個男孩子不是男生,而是畜生。更何況,幸福比面子重要,如果犧牲一時的面子可以換得一生的幸福,是非常值得的,勇敢把心裏的話說出來,不要隱藏自己的真心。千萬別說緣份未到,其實緣份到處都有,但卻是稍縱即逝,如果『緣』不及時把握,那就沒有『份』了。
.
大多數的女性對感情是偏重於精神, 男性則偏於物質。
.
男孩子除了對女孩子殷勤體貼外,也要學會對女孩子負責任,要將對天下所有女孩子的殷勤體貼,全部用來對一個女孩子。另外剛毅木訥並不能討女孩歡心,所以要學習對女孩子甜言蜜語,多說好話。男人,為性而愛;女人,為愛而性。
.
一個維持起來輕鬆、愉快的感情 容易長久!
.
一個維持起來艱難而痛苦的感情 不易長久!
.
對所有的感情而言,過程遠比結果重要。為什麼?因為所有的感情都是沒有結果的。什麼是結果?結婚嗎?
.
結婚之後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可見我們不以感情的結果來評斷它的價值感情也不以時間的長短來論定它的價值。對感情而言,凡是發生過的都存在,凡是存在過的都有價值。世界上的感情每一段、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值得珍惜的。
.
婚姻是人生裏最大的一場賭局。
.
在這無限長的時間裏,我們還要互相呈現最醜陋的一面給對方看。
.
婚姻和戀愛不同的是:戀愛可以花二個小時打扮自己,精神奕奕的向對方獻殷勤、體貼,輕鬆完成任務。可是婚姻就無法隨時維持高亢的狀態。所以,婚姻是一場大賭注,需有萬全的準備、周詳的計劃、十足的信心,然後再去押它一把,即使是這樣都還有可能輸掉。因此如果在賭之前,就知道自己不是心甘情願、不是很愛他、並不想跟他過一輩子,那麼這一場賭注註定是要輸的。
.
千萬不要為了愛情之外的任何一個理由結婚。感情的可貴不在於可從對方獲得什麼。
.
一方面是一種被依賴、被需要的感覺。有人依賴我,需要我,我會得到滿足。
.
面對感情,我們所要採取的就是 三不政策:
.
第一是不急:不要急著結婚。
結婚雖然是很美好的事,但是不要著急,該是你的就是你的。
.
第二是不怕:不要害怕付出。
彼此必需一輩子努力,才能把感情維持好。
妳不可能『得到』一個美好的感情,妳只能找到一個妳心愛的人來共同經營、造就、完成一段美好的感情。如果你沒決心做好男人,那你就得不到好女人。世界上沒有一個壞男人會有一個好女人,壞男人只會有可憐的女人;同樣的,也沒有一個壞女人會有一個好男人。何況感情中還有一個跟我們共同努力、想把它做好的人。這個合夥事業成功的機會是很大的,關鍵就在於妳是否願意努力、付出而已。
.
第三是不要放棄。
當妳受了打擊、挫折、傷害,當妳感到灰心、失望時,有一個人無條件的,永遠站在妳這一邊,支持妳、鼓勵妳、安慰妳,讓妳重新站起來面對這個世界這個力量,是再親的父母不能給我們的,是再要好的朋友也不能給我們的,只有在人生的旅程中所找到的心愛的伴侶,才能夠給我們。其實愛情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珍貴的;也是唯一的、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只要你有一個心愛的人,你就有了原動力,你就能面對全世界。
.
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哦!
.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一人一半,才是(伴)
文╱王偉忠
陶子重義氣,她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她要我談一談婚姻感情,就談吧!反正我也到了開口說話會帶點道理,但年輕人聽不進去的年齡。
我跟太太戀愛八年結婚,婚後十七年,總共認識了二十五年。這麼長的時間日夜相伴,身旁偶爾沒有她,感覺很爽,倘若此後一輩子沒有她,萬萬不可。
像前一陣子看到一則意見調查,問年輕女孩,家人、父母、孩子、老公與事業,如果硬要抉擇,會先放棄哪個?
女孩選了選,先放棄了事業,然後家人、父母,剩下老公與孩子難以抉擇,最後選擇放棄孩子、留下老公,理由是家人、父母、孩子最終都會離開身邊,但老公會是終身伴侶。很殘酷、但也很真實。
中國字的寓意深遠,「伴」,就是一人一半,湊在一起才完整。
現今許多人適婚卻不婚,老人家看了奇怪,過去從沒發生過類似狀況。這現象代表五、六十年來沒有戰亂、年輕人長大過程中享有家庭溫暖與親情支援,因此認為單 身也能過得很好,不論敗犬或是單身貴族,不覺得非要個伴,是歷史上首度可以一個人過日子的平安歲月。衰老未至,沒有歲月的壓力,等年齡到了,開始覺得孤 獨、害怕孤獨,想找個人分享,還是需要個伴。
若要進入婚姻,套一句不負責任的老生常談,要靠緣份,除了緣份以及感性的感覺,還要理性的選擇。婚姻確實需要理性,如果女兒論及婚嫁,我一定要求要看看對方家庭,什麼樣的家庭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當然,也有破碎家庭的孩子更努力維繫自己的幸福家庭,但一定要仔細觀察。
而另一個老生常談就是婚姻需要兩個人有相同的價值觀,但這不是說「我喜歡的你一定要喜歡」,而是「我不討厭你喜歡的」,就可以了,兩人可妥協,可退讓,願意試著接觸自己本來討厭的,看看是否真那麼不能接受,有這樣願意妥協的心情,比較容易維繫感情。
而婚姻與愛情最大的不同,在於願不願意改變。願意為了對方改變自己,是真愛,從頭到尾都不想改變自己,這段感情充其量只是對方愛你。
戀愛是短暫的交會後很想在一起而開始,很想閃的結束。開始時乾柴烈火,講究原汁原味,眼前的他什麼都好,是全天下最酷的、最美的,不需要改,但等到愛情疲了,才發現這人酷到不近人情、美得過於臭美、連刺青的位置不對,趕緊推給個性不合閃人。因此戀愛講究的是如何好聚好散
進入婚姻,當然還是會有許多衝突,學習重點是「相處的藝術」。男生該學的第一課就是上廁所必須掀馬桶蓋,一開始改變很不習慣,後來融入身體,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但最近老婆說不只要掀蓋子,尿完還希望我拿衛生紙擦擦馬桶周圍留下來的「遺跡」,按照過去的脾氣,一定就「老子愛….」,但現在的我會聽太太的意見,因為「愛」字裡有個心,不是光用腦想著該送什麼禮物給她,要用心。
太太也改變不少,她不喜歡戶外活動,婚前知道我愛潛水、跟著背起十幾公斤重的空氣瓶跳進海底求生,這麼愛美的她怕晒黑、塗防晒油塗滿臉,一回頭、嚇一跳,怎麼來了個歌仔戲花旦跟我一起玩。
婚後我又想潛水,她就說「不必了」,理由是家裡有孩子,不宜從事太危險的活動。
以前一個人在台北發展,要自己照顧自己,還要爭名奪利,不自私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成就自己。結婚之後學著喊太太的媽媽「媽!」,有食物,不能先放進自己嘴 巴,要顧著妻小先吃。我開始懂得心疼與珍惜,因為太太很好,捨不得讓她不舒服、捨不得讓她傷心,這些捨不得讓我自然學會了讓、學會了愛,也自然的改變自 己,從自私變成大方。
婚姻的路是每天類似的風景,同樣的過程、淡淡的,要相處得好,真得靠慧根,所以找對象不能光想找個腿長奶大的辣妹,或是像金城武的帥哥,要找個讓自己想起他來心裡甜甜的,回頭一看,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這就是最好的對象。
而所謂另一半,也不是一開始就契合,是在修正中不斷的磨合,你多一點我少一點,像拼圖一樣拼在一起,才能一起過一輩子。
當然,歲月無情,人生最終還是分離。像我媽媽十六歲嫁給爸爸,相守相愛了一輩子,爸爸十多年前過世之後,媽媽真像少了一半,常凝望遠方,像爸爸就在天的那 一邊,令人感傷。但人生如果少了婚姻、少了隨之而來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少了孩子延續家的價值與感情,真會少掉很多滋味。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發人深省的短片 - STUFF
這就是消費型經濟框架的可怕之處,恐怖的是我們都身陷其中,
依賴這個模型而生存,美其名是生存,實則是慢性自殺,
自己自殺就算了,在自己死掉之前其他物種早就滅絕了。
人類這個物種到底在想什麼?
在轉換這個框架模型前,得先換掉那顆已經根深蒂固的腦袋。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20100627-大崙頭尾山步道
2010年06月27日 星期日 天氣:炎陽高照,午後雷陣雨
里程數:6.2公里
難度:★
記要:
一是進入夏日颱風季節,一是公私事混在一起無法跟上高山的登山行程,
所以六月份唯二的行程都是郊山,
一是六月初的天母古道陪走,
一是今日的大崙頭尾山半日遊,
今天原本規劃的行程是宜蘭松羅湖,
不過連日多雨下來松羅湖路況肯定很差的,所以就延後囉~
秀鳳姐約了大崙頭尾山的郊山行程就成了沒上大山同伴的出走機會。
最近二次的郊山行程,發覺其實在沒安排攻大山的假日裡,
走走大台北地區周圍的郊山也是很愜意的安排,
走完後還可以回家洗個澡、小睡一下,蠻悠閒的~
啊還有~
今天是認識雄哥後的第一個生日,遊走的過程才知道這消息,
但是焦點就是一直集中在聊Facebook的功能上,就是沒有想到跟他祝賀一下,
在這裡補一句:「雄哥,生日快樂呦~」
GPS軌跡: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Certification Resource.
CareerCert
http://www.careercert.info/
這裡有很多Cisco的官方教材文件
標籤: certification, cisco, IT挨踢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蔣勳35而立 回來做自己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只存在於35歲而已,35歲只是引入這個主題的楔子,
進入目前這個體制有五年了,是第一個進入百大的經驗,
個體跟體制的衝突持續至今,習慣性的把問題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衝突後的批判,常被迫去檢討
「自己的思想路線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入體制前的考試,
引用了彼得.聖吉的學習性組織的概念來回答關於組織如何兼顧員工成長的問題,
五年後回去檢視體制對那件事的態度,跟想像的真的是南轅北轍,
從資深同事被塑形後的舉止與思維觀察,蔣勳言中的體制強度是如此之大,
扼殺了個人的彈性空間,是一種很不健康的模式,
體制有錯卻因在寒蟬效應而沒人敢糾正。
在面對不穩定的經濟環境及日漸枯竭的天然資源,
資源取得成本越高情況下,傳統型企業體被迫以更嚴格的管理手段來控制成本,
在這個趨勢下,體制強而個體弱的態勢就越發明顯,
雖然趨勢或許是會這樣發展,
但這個主題所闡述的內容,卻是用比較健康的狀態,兼顧體制與個體的發展,
才是長久且穩健之道。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20100522-合歡山落雨行
2010年05月22日 星期六 天氣:陰雨
從去年十一月份完成合歡山西北峰的行程之後,就約定了這一次的賞花行程,
順便走完合歡山系的另外三個百岳 - 石門山、合歡主峰及合歡東峰。
這是一趟比較大眾化的行程,所以在雄哥的號召之下,成員人數竟達到二台中型巴士的規模,
山友都帶了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加入,
我也約了我那個腳受傷但還是不死心想爬山的二姐來試車一下,
既然抱著試車的心態,所以有沒有登頂一點都不重要,重點的是想了解腳殘廢到什麼程度。
巴士在13:20左右抵達合歡山莊後社長開始張羅著埋鍋造飯,
就利用這個空檔一群人手腳俐落的開始把山莊後的合歡尖山當做暖身,
遠遠的只看到健腳級的秀鳳姐一路上不斷的超車,第一個頂登。
我跟阿姐也想去試試,但是還是小心的怕萬一頂登不成,落得要坐輪椅下山就慘了,
所以就小試一下身手,走個三十公尺意思一下。
對殘障人士而言,這樣應該也算是頂登了吧~
在往合歡山的路上,大家在巴士上分別就第一天的小奇萊與合歡山北峰進行討論,
在秀鳳姐的勸誘下大家一致同意走合歡山北峰,而我個人也是對北峰念念不忘,
這路線在去年十一月來過,北峰的是我的第二顆百岳,
附上二張去年的照片來對照一下二趟不同天氣的風情。
雄哥押隊陪著吳小德重裝往營地前進。
紮營於反射板下方營地
中午吃完社長大人準備好的大鍋麵之後,一行人上車往合歡山北峰入口前進,
但是到的北峰登山口時,發現天氣開始有變壞的跡象,不過應該不會壞得太快吧~
14:30 進入北峰登山口(耍寶的阿宏、麻吉JOY、阿姐and me)
觀光團成員們一路散漫的龜速前進,誰叫這次的目的是賞花呢? 不過滿山片野的紅毛杜鵑倒是很漂亮,相片中的紅色部份就是紅毛杜鵑。回來後才發現我沒有給紅毛杜鵑特寫一下 :(
喘息中的二姐與阿嘉。
行前講好這一趟是試車,所以膝蓋如果痛的話就不登頂,但不包括喘不過氣或體力不支。阿姐一路上膝蓋都很強壯,所以就這樣被我半騙、半逼的繼續往前走,哈~
走得很累齁~ 而且天空也開始飄起小雨,看阿宏的輕便雨衣就知道風有多大。
美真姐跟阿姐的第一顆百岳 - 合歡山北峰
對爬山經驗頗豐富的美真姐而言,這是竟然是她的第一顆百岳。而對試車的阿姐而言,我怎麼都沒想到合歡北峰竟會是她的第一顆百岳,我行前一直認為她是屬於石門山那個層次的。所以同樣北峰,對於不同人竟有不同的解讀,真有趣。
登頂時風雨似乎越來越大,短暫的在北峰登頂牌停留十分鐘左右,
16:20 一行人急忙調頭下山,雨水使得石頭變得濕滑,讓下山的難度變得更高,
這時不只擔心下坡對阿姐的膝蓋的威脅,也要擔心經驗不足的她摔傷,
所以一路上都走在前面像李蓮英似的服伺著,
好加在她一路上只有一次踩到石頭滑一跤,還好屁股沒有開花,
只是我倒是替那顆石頭擔心,不曉得它有沒有開花。
不過雨中行進的感覺不太好,尤其這次很多初次登山的同伴防水的裝備都不夠,
高山上遇到下雨真的又濕又冷,真的很不舒服。
雖然沒有看到美美的山景,不過倒也體驗到高山預防失溫的重要性,
第一天的行程就在大家呈現半落湯雞的狀態下,轉往大禹嶺民宿整裝,
繼續晚上吃飯、喝茶的聊天行程,真的很享受這種在山上山友間的歡樂話語。
無論是合歡山北峰反射板下的夜拍雲海、西巒大山的營火或新達山屋裡的高山症研討會,
真的都讓人完全脫離現實生活中的那顆腦袋,
如果問我為什麼愛躲到山裡,
我想除了山的美景、寧靜外,山友在這環境裡的互動與分享也是很迷人的。
第二天06:30吃完早餐後,開始準備上車往石門山前進。
喜歡雄哥側拍的這張,畫面抓到了一行人早晨行進間的悠哉。
這張往石門山的路上,拍到了一行人無畏風雨的前進,有一股風雨生信心的味道。
(但回程後我的信心就潰散了,因為發現我的單眼鏡頭又進水了)
阿姐的第二顆百岳,石門山
(這顆才是符合她殘障膝蓋的等級,所以第一天的合歡山北峰應該是個夢境吧~ 我想)
在走完第二天的第一顆百岳後,風雨似乎很不捧場的越來越大,
考慮到合歡東峰、主峰的時間和大家的裝備問題,
就放棄原計劃的這二座,留下下一次再來的藉口與伏筆,
改往廬山的春陽溫泉泡湯、休息,提前結束這一趟合歡落雨登山行程,
改為吃吃喝喝標準觀光客行程,
為了等雨,
先後安排了溫泉泡湯、大鍋麵午餐、KTV及橋牌,
一行人真的很隨遇而安,享受這意外的悠閒。
雄哥、阿姐與我@春陽溫泉
14:00 離開春陽溫泉往埔里酒廠
第一次跟阿姐來到埔里酒廠,對埔里酒廠的第一印象就是九二一的災情,
這次一起來品嚐有名紹興米糕冰棒,個人覺得米糕口味比花生口味的好吃,
雖然偶一直是花生口味的擁護者。
快十二點吃大鍋麵,三點埔里酒廠吃美食,四點吃慶功宴
(吃~吃~吃的一個下午)
一般登山行程吃完慶功宴後差不多都累掛了,上車大都是一路安靜的補眠,但是這一次並不是這樣的,大概這次大家電都沒有放完。在渾身是勁的台中幫老大怡靜的帶領之下,開始了可怕的卡拉OK活動,為什麼說可怕呢?因為一開始本以為就唱一下子,但是就這樣從埔里唱到台中,到台中這幫台中幫眾下了車總該熄火了吧? 事實上並沒有,可能是意猶未盡的關係,從早期的民歌唱到最近的流行歌曲,從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吃到陳奕迅的淘汰,就這樣待播清單不曾清空的回到了台北,算一算還真省了不少KTV的歡唱費咧。
JOY and me@圓山捷運站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中國改革開放別忘“明朝那些事”
這是一篇很有黃仁宇味道的評論 - 以古鑑今,
引用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時國外白銀流入,
來對照今日歐美救市方案的大量寬鬆貨幣政策所引來的國際熱錢所引起的通澎,
藉以強調貨幣發行權的重要性,
這是眾多的經濟評論個人覺得頗值得玩味的一篇比較,
體認了經濟現象伴著歷史的演進,持續至今。
原文出處:中國改革開放別忘“明朝那些事” (華爾街日報)
2010/05/18 劉罡
近日偶讀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的新作《1500年以來的中國和世界》,心中暗吃一驚。如果韓教授所言不虛,鑒古知今,莫非中國現在的改革開放有可能重蹈明朝覆轍?
韓毓海在書中說,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以後的十幾年中,中國也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改革開放”,改革就是張居正力推“一條鞭法”,將人頭稅與田地掛鉤,並認可百姓以白銀繳納地丁銀;而開放,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隆慶開關”,從那時起直到明朝滅亡,中國一改此前一百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大力促進海外貿易。韓毓海認為,明朝的這次改革開放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開採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這一方面使白銀成為中國的流通貨幣,另一方面使中國不必再因擔心貴金屬外流而限制對外貿易。
但他同時指出,美洲白銀的大規模流入成就了明朝後期的繁榮,但也為明朝覆亡埋下了禍根,因為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實際上意味著明朝將自己的貨幣控制權拱手讓與他人。當白銀過量流入中國致使物貴銀賤、即通貨膨脹後,美洲白銀流入中國的動力開始下降,1630年以後突然出現了白銀流入不足的問題,導致中國一下子跌入通貨緊縮。這一問題產生了兩個災難性後果:一是百姓折成白銀的納稅負擔驟然加重,二是政府折成白銀的稅收大幅減少,前者引發農民暴動,後者削弱了政府採取軍事行動的財力,最終導致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中滅亡。
歷史不宜進行簡單的類比,但明朝的這一前車之鑒卻使我們不由得要對當前的改革開放進行一番審視。這些年中國出口勢頭強勁,外匯流入激增,這使中國的外向型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國家的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但政府為了穩定出口環境,多年來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體保持固定,這又導致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得不追隨美聯儲,一定程度上也喪失了貨幣控制權。本次金融危機發生以後,美聯儲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致使大量熱錢流入中國,給中國帶來顯著的通貨膨脹壓力;而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美元兌歐元匯率又開始持續走高,從而帶動與美元掛鉤的人民幣兌歐元、英鎊等貨幣同樣顯著升值,如果這一勢頭持續下去,中國的出口行業勢必受到打擊,導致國內失業率上升、政府稅收下降。
但也要看到,人民幣雖然與美元掛鉤,但美元終究不是中國的流通貨幣,這就決定了,中國的貨幣政策雖然會受到美聯儲政策的很大牽掣,但畢竟不必與之亦步亦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其道行之。比如說,雖然美聯儲繼續維持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但中國的宏觀政策卻已步入了緊縮周期。據報道,為了加大力度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發改委正考慮在政府已出台措施的基礎上實施新的房地產緊縮政策,房地產市場降溫有助於遏制熱錢的流入,控制通脹預期。
然而只要人民幣與美元事實上掛鉤的關系一天不改變,中國就很難完全依照自己的國情實施恰到好處的宏觀經濟政策。比如,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為刺激經濟增長實施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但由於前段時間人民幣追隨美元貶值,致使賭人民幣會升值的熱錢加速流入中國,政府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得不用大量本幣收購美元,使本已寬鬆的流動性進一步泛濫,加大了房地產泡沫;再比如,美元近期的升值又導致油價跌破70美元,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出現了鬆動,中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突然出現減緩跡象,這對於宏觀政策正趨於收緊的中國是一個始料未及的不確定因素,以至於溫家寶總理不得不提醒說,必須防止多項緊縮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
時過境遷,中國時下的改革開放當然不可能重蹈明朝時的覆轍,但貨幣政策不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前車之鑒卻需要記取。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 - 嚴防歐債危機後座力
由希臘債務危機引爆的全球金融動盪周一出現轉 機,歐盟27國財長宣布建立一項總額7,500億歐元( 約9,550億美元)的穩定機制,為歐元區高負債國家 構築「防洪堤」;歐洲中央銀行則暫拋獨立性顧忌 ,決定從次級市場購買成員國公債,並恢復金融海 嘯期間一系列非常規措施,向市場注資;同時,包 含美國聯準會(Fed)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亦與歐 洲重啟換匯協議,以提供美元表達支持。三劑猛藥 齊下,立收奇效,全球金融市場以強力彈升回應; 然歐債問題牽連複雜,危機或已緩解,但未根除, 其強大的後座力更不容小覷。
歐債危機這一幕,與2008年9月雷曼兄弟轟然倒 下的情景何其類似;儘管引爆事件的主角不同,一 為國家,一為企業,但其衝擊、政府決策態度及政策選項卻如出一轍:同樣都引發金融市場「獸群攻 擊」的連鎖反應,同樣是在救與不救之間猶豫不決 ,同樣是以非常規的財政、貨幣政策撒錢救市,市場也同樣立即報以掌(漲)聲,並逐漸恢復金融秩 序。那麼,循著這樣的軌跡,也就不難預見,歐債危機緩解之後的調整,會對台灣、亞洲甚至全球帶 來那些經濟影響。
首先,還是回到希臘危機的起源。表面上,希臘是被沉重的短期債務及龐大的財政赤字壓垮;但希臘會落至此一境地,還是因為加入歐元區後,失去 運用利率、匯率雙率政策以因應自身經濟需要的彈 性,轉而在不需一體化的財政面放縱。這是歐元區 德、法之外的經濟弱勢國家的共同難題,也是希臘 危機終將傳染的根源所在。因此,歐盟設立近兆美元的穩定機制,或能防止區內高負債國家遭到攻擊 ,為財政整頓爭取時間,但若區內成員的強弱經濟 結構無法拉近,例如德國創造更多需求、希臘賣出 更多商品,危機仍可能一再復發。
再者,這樣的結構調整,也可能掐熄初見復甦之苗的歐洲經濟,甚至陷入更深的衰退,進而牽動高度依賴對歐出口的亞洲經濟表現。以中國大陸為例 ,去年對歐盟出口占其總出口額的比率達19.7%, 因而歐洲經濟若不幸發生二次衰退,或需求因結構 調整而內化,大陸必受衝擊;至於台灣,近年直接對歐洲出口比重雖僅略高於一成,但經大陸轉往歐洲的份額不低,因而也會間接受到影響。
實體經濟的調整效應外,亞洲還須嚴防全球資金再次重分配的資產泡沫風險。在希臘危機惡化前,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已出現經濟成長過快、國際熱錢湧入、房市資產價格飆漲、通貨膨脹蠢動的警訊,亞洲央行正為貨幣政策的退場如何不傷及復 甦幼苗而苦思良策;如今,歐洲的積極救市方案勢 必再度打亂亞洲政策制定者布局,因為歐美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已讓亞洲為熱錢所苦,歐盟新方案形 同宣布現行寬鬆貨幣政策將持續,甚至還將注入更多流動性,其無論推升亞洲資產價格或導致亞幣升值,都非亞洲央行所樂見,也將是更艱巨的挑戰。
此外,歐盟大舉救市計畫應可暫平歐債危機,但 歐元的命運依然是未解的懸念。歐盟的集體行動明 確宣示了穩定歐元區經濟及維護歐元的決心,但也 破壞了歐洲單一貨幣的獨立原則;區內經濟體發展 不同調,亦讓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歐元 區政策治理及財政紀律的不確定性,不只令廣納新 成員變得困難,還可能引發既有成員出走,歐元區 解體並非危言聳聽。樂觀來看,希臘事件也可能促 使歐元區改善制度缺陷、強化制度維護,既是歐元 的危機,也是歐元的轉機;而歐元命運將牽動美元 、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變化,更是動見觀瞻,需要高 度關注。
【2010/05/12 經濟日報】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20100415-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武陵四秀(Day3)
2010年04月17日 星期五 天氣:晴時多雲
前一晚在桃山山屋吃了連大哥掌廚的肉醬麵加康寶濃湯,之後便是慣大家不成文的慣例煮茶聊天,可能由於前一天大雨影響,當晚整個桃山山屋只有我們四個人住,全完獨享這麼大的空間超級幸福的。睡前也聊了聖稜線O型縱走隊友們的情形,也聽了不同山友對聖稜線縱走的看法,總結一個心得就是登山經驗不夠豐富的,對於嘗試聖稜線縱走一事還是需要多多考慮,體能、技巧都是重點。聊完後便擔心起只有一座百岳(而且還是輕裝)的慧文,以及行前受傷的麗貞姐。
雖然桃山山屋很舒服,但前一晚不知那根筋不對勁,一直忽睡忽醒難以入眠,不過還是得依計劃四點起床整裝吃早餐,利用煮早餐的空檔也來玩一下B快門。這次夜拍領悟了一個重點,就是上山帶快門線比帶腳架划算,因為腳架太重了要全程付出那一公斤多的代價,而快門線很輕,要小玩一下夜拍還是夠用的,不過如果是要玩長時間曝光的還是把身體練好一點比較實在。
五點離開山屋上到桃山山頂等待日出,到了山頂才發現雲層頗厚要看到日出的機率不大,於是就在山頂白拍,也拍拍聖稜線跟北一段,一直等到六點才接受這個事實轉往喀拉業山。
工商服務:
在製作這個全景圖前只聽過付費的「全景大師」,後來google了一下找到AutoStitch,這是一套免費的綠色軟體,只要將下載來的檔案解壓縮即可執行,完成不用安裝。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套軟體不認識中文,因此在指定檔案路徑或檔名時請一律用英文及數字命名,不然會顯示所指定的檔案不存在喔~
喀拉業山,這座武陵四秀的小么么,是四秀高度最低也最沒什麼展望的一座,但是就抱著完成四秀的企圖,還是把這又臭又長的一座給走完。從桃山出發來回要七公里左右,過程也是一系列的上上下下,還好是輕裝行進所以沒有花費太多體能,不過這樣來回竟也花了五個小時(含在喀拉業山的搞笑跳跳樂)。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20100415-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武陵四秀(Day2)
2010年04月16日 星期五 天氣:晴
經過一夜的休息,昨晚的高山反應已經完全消失了,四點O聖隊友起床吃早餐、整裝後換我要做決定到底跟或者不跟,這真是個頗為困難的決擇。因為我身體已經OK了,但是如果之後如果又發生那撤退的難度就又更高了,想了半天決定還是保留一點,跟著黃復興號山友的行程好了,風險比較低;下了決定後反而輕鬆起來,卻也變得無所適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