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只存在於35歲而已,35歲只是引入這個主題的楔子,
進入目前這個體制有五年了,是第一個進入百大的經驗,
個體跟體制的衝突持續至今,習慣性的把問題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衝突後的批判,常被迫去檢討
「自己的思想路線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入體制前的考試,
引用了彼得.聖吉的學習性組織的概念來回答關於組織如何兼顧員工成長的問題,
五年後回去檢視體制對那件事的態度,跟想像的真的是南轅北轍,
從資深同事被塑形後的舉止與思維觀察,蔣勳言中的體制強度是如此之大,
扼殺了個人的彈性空間,是一種很不健康的模式,
體制有錯卻因在寒蟬效應而沒人敢糾正。
在面對不穩定的經濟環境及日漸枯竭的天然資源,
資源取得成本越高情況下,傳統型企業體被迫以更嚴格的管理手段來控制成本,
在這個趨勢下,體制強而個體弱的態勢就越發明顯,
雖然趨勢或許是會這樣發展,
但這個主題所闡述的內容,卻是用比較健康的狀態,兼顧體制與個體的發展,
才是長久且穩健之道。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蔣勳35而立 回來做自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