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從大學時就開始意識到髮際線有開始退潮的跡象,
只是這種一日一日持續的進行式,
真是一種可怕的「持之以恆」,
那天真的達到「滴水穿石」之效時,
就真的成了袁枚所言的「齒危髮禿」啊~
為了鞏固此防線,
要先了解頭髮叛逃的數量,是否有超過冒出來的數量,
以估算潮線位置的消長。
只是日常掉髮量的計算標準是什麼呢? 又有什麼方便可行的方法可用呢?
(總不能整天從早到晚死命的撿掉髮吧? 大概頭髮沒掉光,頭腦先壞掉吧。)
在康健雜誌找到一個標準值的計算基準,
- 一天正常掉髮不得超過100根
正常落髮範圍是一天50~100根,如果超過100根,屬於不正常掉髮,應該看醫生了。
黃耀立醫師提供一個在家簡單計算落髮量的方法:
早上起來,計算掉落在枕頭上的頭髮量,然後將數量X3,
得出的數字就當做平均一天的掉髮量。
(假設睡8小時起來掉了20根,一天24小時,所以20×3=60,表示一天掉60根頭髮。)
- 洗髮時,掉髮50根以內
可在浴缸或洗手槽裡洗頭,並把排水孔塞住,洗完之後計算掉髮量,超過50根的話需留意。
掉髮會不會變禿頭 ? (康健雜誌 109期 2007/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