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族譜

一個清末民初顛沛流離的家庭

在混亂的年代裡

在飢餓與戰亂的交錯下

前人冒著未知的風險  與族人離開泉州

輾轉來到福建沿海的小島

試圖想要脫離那個亂世  卻又不捨的回頭眺望那片故土

不知前人當時是否也懷著同樣的情愫而落腳於此

葡萄牙人稱之為 Quemoy

而我們取「固若金湯 雄鎮海門」的簡稱名之。



或許以為這裡會是個桃花源

但小島上的島民們依舊逃脫不了大時代的動亂與兵禍,

當時代的焦點都集中在凡爾賽合約、松滬會戰與反共戰爭的同時,

我的先民是如何在這種氛圍下力求生存?

歷經哀退的清帝國、混亂的民國、短暫的日治到對峙的國共,

當初離鄉落腳於此的理由已舊無法實現,

進而轉向離故土更遠的異地尋求生存的機會,

「落番」成了那一代人的另一個選擇,

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開始成了島人思念的方向

於是乎我父親一輩子從未跟自己的父親見上一面

於是乎孩子開始對的異地回來的陌生人問爸爸

於是乎做娘得都千里迢迢搭上一個月的船才能見到在異地的開墾的遊子,

卻也就此告別的留在小島上的老伴和一手拉拔大的長孫。



試圖重新勾勒出最近幾代的族譜架構,

才發現聽聞的訊息竟然還遺留這麼多的殘缺,

這才驚覺那個身為長孫的我的父親,竟然在這個架構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沒有他,這個架構也難以重建,

泛黃的信封,留著新加坡乞來街這個已經不存在的地址,

一代一代的凋離,所有的連結也跟著遺漏,

既便我們仍同時生存在同一個時空裡,

但望著殘缺的空白,卻徒增悵然。

沒有留言: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