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不是只存在於35歲而已,35歲只是引入這個主題的楔子,
進入目前這個體制有五年了,是第一個進入百大的經驗,
個體跟體制的衝突持續至今,習慣性的把問題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衝突後的批判,常被迫去檢討
「自己的思想路線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入體制前的考試,
引用了彼得.聖吉的學習性組織的概念來回答關於組織如何兼顧員工成長的問題,
五年後回去檢視體制對那件事的態度,跟想像的真的是南轅北轍,
從資深同事被塑形後的舉止與思維觀察,蔣勳言中的體制強度是如此之大,
扼殺了個人的彈性空間,是一種很不健康的模式,
體制有錯卻因在寒蟬效應而沒人敢糾正。
在面對不穩定的經濟環境及日漸枯竭的天然資源,
資源取得成本越高情況下,傳統型企業體被迫以更嚴格的管理手段來控制成本,
在這個趨勢下,體制強而個體弱的態勢就越發明顯,
雖然趨勢或許是會這樣發展,
但這個主題所闡述的內容,卻是用比較健康的狀態,兼顧體制與個體的發展,
才是長久且穩健之道。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蔣勳35而立 回來做自己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20100522-合歡山落雨行
2010年05月22日 星期六 天氣:陰雨
從去年十一月份完成合歡山西北峰的行程之後,就約定了這一次的賞花行程,
順便走完合歡山系的另外三個百岳 - 石門山、合歡主峰及合歡東峰。
這是一趟比較大眾化的行程,所以在雄哥的號召之下,成員人數竟達到二台中型巴士的規模,
山友都帶了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加入,
我也約了我那個腳受傷但還是不死心想爬山的二姐來試車一下,
既然抱著試車的心態,所以有沒有登頂一點都不重要,重點的是想了解腳殘廢到什麼程度。
巴士在13:20左右抵達合歡山莊後社長開始張羅著埋鍋造飯,
就利用這個空檔一群人手腳俐落的開始把山莊後的合歡尖山當做暖身,
遠遠的只看到健腳級的秀鳳姐一路上不斷的超車,第一個頂登。
我跟阿姐也想去試試,但是還是小心的怕萬一頂登不成,落得要坐輪椅下山就慘了,
所以就小試一下身手,走個三十公尺意思一下。
對殘障人士而言,這樣應該也算是頂登了吧~
在往合歡山的路上,大家在巴士上分別就第一天的小奇萊與合歡山北峰進行討論,
在秀鳳姐的勸誘下大家一致同意走合歡山北峰,而我個人也是對北峰念念不忘,
這路線在去年十一月來過,北峰的是我的第二顆百岳,
附上二張去年的照片來對照一下二趟不同天氣的風情。
雄哥押隊陪著吳小德重裝往營地前進。
紮營於反射板下方營地
中午吃完社長大人準備好的大鍋麵之後,一行人上車往合歡山北峰入口前進,
但是到的北峰登山口時,發現天氣開始有變壞的跡象,不過應該不會壞得太快吧~
14:30 進入北峰登山口(耍寶的阿宏、麻吉JOY、阿姐and me)
觀光團成員們一路散漫的龜速前進,誰叫這次的目的是賞花呢? 不過滿山片野的紅毛杜鵑倒是很漂亮,相片中的紅色部份就是紅毛杜鵑。回來後才發現我沒有給紅毛杜鵑特寫一下 :(
喘息中的二姐與阿嘉。
行前講好這一趟是試車,所以膝蓋如果痛的話就不登頂,但不包括喘不過氣或體力不支。阿姐一路上膝蓋都很強壯,所以就這樣被我半騙、半逼的繼續往前走,哈~
走得很累齁~ 而且天空也開始飄起小雨,看阿宏的輕便雨衣就知道風有多大。
美真姐跟阿姐的第一顆百岳 - 合歡山北峰
對爬山經驗頗豐富的美真姐而言,這是竟然是她的第一顆百岳。而對試車的阿姐而言,我怎麼都沒想到合歡北峰竟會是她的第一顆百岳,我行前一直認為她是屬於石門山那個層次的。所以同樣北峰,對於不同人竟有不同的解讀,真有趣。
登頂時風雨似乎越來越大,短暫的在北峰登頂牌停留十分鐘左右,
16:20 一行人急忙調頭下山,雨水使得石頭變得濕滑,讓下山的難度變得更高,
這時不只擔心下坡對阿姐的膝蓋的威脅,也要擔心經驗不足的她摔傷,
所以一路上都走在前面像李蓮英似的服伺著,
好加在她一路上只有一次踩到石頭滑一跤,還好屁股沒有開花,
只是我倒是替那顆石頭擔心,不曉得它有沒有開花。
不過雨中行進的感覺不太好,尤其這次很多初次登山的同伴防水的裝備都不夠,
高山上遇到下雨真的又濕又冷,真的很不舒服。
雖然沒有看到美美的山景,不過倒也體驗到高山預防失溫的重要性,
第一天的行程就在大家呈現半落湯雞的狀態下,轉往大禹嶺民宿整裝,
繼續晚上吃飯、喝茶的聊天行程,真的很享受這種在山上山友間的歡樂話語。
無論是合歡山北峰反射板下的夜拍雲海、西巒大山的營火或新達山屋裡的高山症研討會,
真的都讓人完全脫離現實生活中的那顆腦袋,
如果問我為什麼愛躲到山裡,
我想除了山的美景、寧靜外,山友在這環境裡的互動與分享也是很迷人的。
第二天06:30吃完早餐後,開始準備上車往石門山前進。
喜歡雄哥側拍的這張,畫面抓到了一行人早晨行進間的悠哉。
這張往石門山的路上,拍到了一行人無畏風雨的前進,有一股風雨生信心的味道。
(但回程後我的信心就潰散了,因為發現我的單眼鏡頭又進水了)
阿姐的第二顆百岳,石門山
(這顆才是符合她殘障膝蓋的等級,所以第一天的合歡山北峰應該是個夢境吧~ 我想)
在走完第二天的第一顆百岳後,風雨似乎很不捧場的越來越大,
考慮到合歡東峰、主峰的時間和大家的裝備問題,
就放棄原計劃的這二座,留下下一次再來的藉口與伏筆,
改往廬山的春陽溫泉泡湯、休息,提前結束這一趟合歡落雨登山行程,
改為吃吃喝喝標準觀光客行程,
為了等雨,
先後安排了溫泉泡湯、大鍋麵午餐、KTV及橋牌,
一行人真的很隨遇而安,享受這意外的悠閒。
雄哥、阿姐與我@春陽溫泉
14:00 離開春陽溫泉往埔里酒廠
第一次跟阿姐來到埔里酒廠,對埔里酒廠的第一印象就是九二一的災情,
這次一起來品嚐有名紹興米糕冰棒,個人覺得米糕口味比花生口味的好吃,
雖然偶一直是花生口味的擁護者。
快十二點吃大鍋麵,三點埔里酒廠吃美食,四點吃慶功宴
(吃~吃~吃的一個下午)
一般登山行程吃完慶功宴後差不多都累掛了,上車大都是一路安靜的補眠,但是這一次並不是這樣的,大概這次大家電都沒有放完。在渾身是勁的台中幫老大怡靜的帶領之下,開始了可怕的卡拉OK活動,為什麼說可怕呢?因為一開始本以為就唱一下子,但是就這樣從埔里唱到台中,到台中這幫台中幫眾下了車總該熄火了吧? 事實上並沒有,可能是意猶未盡的關係,從早期的民歌唱到最近的流行歌曲,從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吃到陳奕迅的淘汰,就這樣待播清單不曾清空的回到了台北,算一算還真省了不少KTV的歡唱費咧。
JOY and me@圓山捷運站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中國改革開放別忘“明朝那些事”
這是一篇很有黃仁宇味道的評論 - 以古鑑今,
引用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的時國外白銀流入,
來對照今日歐美救市方案的大量寬鬆貨幣政策所引來的國際熱錢所引起的通澎,
藉以強調貨幣發行權的重要性,
這是眾多的經濟評論個人覺得頗值得玩味的一篇比較,
體認了經濟現象伴著歷史的演進,持續至今。
原文出處:中國改革開放別忘“明朝那些事” (華爾街日報)
2010/05/18 劉罡
近日偶讀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的新作《1500年以來的中國和世界》,心中暗吃一驚。如果韓教授所言不虛,鑒古知今,莫非中國現在的改革開放有可能重蹈明朝覆轍?
韓毓海在書中說,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以後的十幾年中,中國也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改革開放”,改革就是張居正力推“一條鞭法”,將人頭稅與田地掛鉤,並認可百姓以白銀繳納地丁銀;而開放,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隆慶開關”,從那時起直到明朝滅亡,中國一改此前一百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大力促進海外貿易。韓毓海認為,明朝的這次改革開放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開採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這一方面使白銀成為中國的流通貨幣,另一方面使中國不必再因擔心貴金屬外流而限制對外貿易。
但他同時指出,美洲白銀的大規模流入成就了明朝後期的繁榮,但也為明朝覆亡埋下了禍根,因為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實際上意味著明朝將自己的貨幣控制權拱手讓與他人。當白銀過量流入中國致使物貴銀賤、即通貨膨脹後,美洲白銀流入中國的動力開始下降,1630年以後突然出現了白銀流入不足的問題,導致中國一下子跌入通貨緊縮。這一問題產生了兩個災難性後果:一是百姓折成白銀的納稅負擔驟然加重,二是政府折成白銀的稅收大幅減少,前者引發農民暴動,後者削弱了政府採取軍事行動的財力,最終導致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中滅亡。
歷史不宜進行簡單的類比,但明朝的這一前車之鑒卻使我們不由得要對當前的改革開放進行一番審視。這些年中國出口勢頭強勁,外匯流入激增,這使中國的外向型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國家的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但政府為了穩定出口環境,多年來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體保持固定,這又導致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得不追隨美聯儲,一定程度上也喪失了貨幣控制權。本次金融危機發生以後,美聯儲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致使大量熱錢流入中國,給中國帶來顯著的通貨膨脹壓力;而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美元兌歐元匯率又開始持續走高,從而帶動與美元掛鉤的人民幣兌歐元、英鎊等貨幣同樣顯著升值,如果這一勢頭持續下去,中國的出口行業勢必受到打擊,導致國內失業率上升、政府稅收下降。
但也要看到,人民幣雖然與美元掛鉤,但美元終究不是中國的流通貨幣,這就決定了,中國的貨幣政策雖然會受到美聯儲政策的很大牽掣,但畢竟不必與之亦步亦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其道行之。比如說,雖然美聯儲繼續維持定量寬鬆貨幣政策,但中國的宏觀政策卻已步入了緊縮周期。據報道,為了加大力度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發改委正考慮在政府已出台措施的基礎上實施新的房地產緊縮政策,房地產市場降溫有助於遏制熱錢的流入,控制通脹預期。
然而只要人民幣與美元事實上掛鉤的關系一天不改變,中國就很難完全依照自己的國情實施恰到好處的宏觀經濟政策。比如,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為刺激經濟增長實施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但由於前段時間人民幣追隨美元貶值,致使賭人民幣會升值的熱錢加速流入中國,政府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不得不用大量本幣收購美元,使本已寬鬆的流動性進一步泛濫,加大了房地產泡沫;再比如,美元近期的升值又導致油價跌破70美元,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也出現了鬆動,中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突然出現減緩跡象,這對於宏觀政策正趨於收緊的中國是一個始料未及的不確定因素,以至於溫家寶總理不得不提醒說,必須防止多項緊縮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
時過境遷,中國時下的改革開放當然不可能重蹈明朝時的覆轍,但貨幣政策不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前車之鑒卻需要記取。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 - 嚴防歐債危機後座力
由希臘債務危機引爆的全球金融動盪周一出現轉 機,歐盟27國財長宣布建立一項總額7,500億歐元( 約9,550億美元)的穩定機制,為歐元區高負債國家 構築「防洪堤」;歐洲中央銀行則暫拋獨立性顧忌 ,決定從次級市場購買成員國公債,並恢復金融海 嘯期間一系列非常規措施,向市場注資;同時,包 含美國聯準會(Fed)在內的全球主要央行亦與歐 洲重啟換匯協議,以提供美元表達支持。三劑猛藥 齊下,立收奇效,全球金融市場以強力彈升回應; 然歐債問題牽連複雜,危機或已緩解,但未根除, 其強大的後座力更不容小覷。
歐債危機這一幕,與2008年9月雷曼兄弟轟然倒 下的情景何其類似;儘管引爆事件的主角不同,一 為國家,一為企業,但其衝擊、政府決策態度及政策選項卻如出一轍:同樣都引發金融市場「獸群攻 擊」的連鎖反應,同樣是在救與不救之間猶豫不決 ,同樣是以非常規的財政、貨幣政策撒錢救市,市場也同樣立即報以掌(漲)聲,並逐漸恢復金融秩 序。那麼,循著這樣的軌跡,也就不難預見,歐債危機緩解之後的調整,會對台灣、亞洲甚至全球帶 來那些經濟影響。
首先,還是回到希臘危機的起源。表面上,希臘是被沉重的短期債務及龐大的財政赤字壓垮;但希臘會落至此一境地,還是因為加入歐元區後,失去 運用利率、匯率雙率政策以因應自身經濟需要的彈 性,轉而在不需一體化的財政面放縱。這是歐元區 德、法之外的經濟弱勢國家的共同難題,也是希臘 危機終將傳染的根源所在。因此,歐盟設立近兆美元的穩定機制,或能防止區內高負債國家遭到攻擊 ,為財政整頓爭取時間,但若區內成員的強弱經濟 結構無法拉近,例如德國創造更多需求、希臘賣出 更多商品,危機仍可能一再復發。
再者,這樣的結構調整,也可能掐熄初見復甦之苗的歐洲經濟,甚至陷入更深的衰退,進而牽動高度依賴對歐出口的亞洲經濟表現。以中國大陸為例 ,去年對歐盟出口占其總出口額的比率達19.7%, 因而歐洲經濟若不幸發生二次衰退,或需求因結構 調整而內化,大陸必受衝擊;至於台灣,近年直接對歐洲出口比重雖僅略高於一成,但經大陸轉往歐洲的份額不低,因而也會間接受到影響。
實體經濟的調整效應外,亞洲還須嚴防全球資金再次重分配的資產泡沫風險。在希臘危機惡化前,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已出現經濟成長過快、國際熱錢湧入、房市資產價格飆漲、通貨膨脹蠢動的警訊,亞洲央行正為貨幣政策的退場如何不傷及復 甦幼苗而苦思良策;如今,歐洲的積極救市方案勢 必再度打亂亞洲政策制定者布局,因為歐美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已讓亞洲為熱錢所苦,歐盟新方案形 同宣布現行寬鬆貨幣政策將持續,甚至還將注入更多流動性,其無論推升亞洲資產價格或導致亞幣升值,都非亞洲央行所樂見,也將是更艱巨的挑戰。
此外,歐盟大舉救市計畫應可暫平歐債危機,但 歐元的命運依然是未解的懸念。歐盟的集體行動明 確宣示了穩定歐元區經濟及維護歐元的決心,但也 破壞了歐洲單一貨幣的獨立原則;區內經濟體發展 不同調,亦讓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歐元 區政策治理及財政紀律的不確定性,不只令廣納新 成員變得困難,還可能引發既有成員出走,歐元區 解體並非危言聳聽。樂觀來看,希臘事件也可能促 使歐元區改善制度缺陷、強化制度維護,既是歐元 的危機,也是歐元的轉機;而歐元命運將牽動美元 、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變化,更是動見觀瞻,需要高 度關注。
【2010/05/12 經濟日報】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20100415-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武陵四秀(Day3)
2010年04月17日 星期五 天氣:晴時多雲
前一晚在桃山山屋吃了連大哥掌廚的肉醬麵加康寶濃湯,之後便是慣大家不成文的慣例煮茶聊天,可能由於前一天大雨影響,當晚整個桃山山屋只有我們四個人住,全完獨享這麼大的空間超級幸福的。睡前也聊了聖稜線O型縱走隊友們的情形,也聽了不同山友對聖稜線縱走的看法,總結一個心得就是登山經驗不夠豐富的,對於嘗試聖稜線縱走一事還是需要多多考慮,體能、技巧都是重點。聊完後便擔心起只有一座百岳(而且還是輕裝)的慧文,以及行前受傷的麗貞姐。
雖然桃山山屋很舒服,但前一晚不知那根筋不對勁,一直忽睡忽醒難以入眠,不過還是得依計劃四點起床整裝吃早餐,利用煮早餐的空檔也來玩一下B快門。這次夜拍領悟了一個重點,就是上山帶快門線比帶腳架划算,因為腳架太重了要全程付出那一公斤多的代價,而快門線很輕,要小玩一下夜拍還是夠用的,不過如果是要玩長時間曝光的還是把身體練好一點比較實在。
五點離開山屋上到桃山山頂等待日出,到了山頂才發現雲層頗厚要看到日出的機率不大,於是就在山頂白拍,也拍拍聖稜線跟北一段,一直等到六點才接受這個事實轉往喀拉業山。
工商服務:
在製作這個全景圖前只聽過付費的「全景大師」,後來google了一下找到AutoStitch,這是一套免費的綠色軟體,只要將下載來的檔案解壓縮即可執行,完成不用安裝。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套軟體不認識中文,因此在指定檔案路徑或檔名時請一律用英文及數字命名,不然會顯示所指定的檔案不存在喔~
喀拉業山,這座武陵四秀的小么么,是四秀高度最低也最沒什麼展望的一座,但是就抱著完成四秀的企圖,還是把這又臭又長的一座給走完。從桃山出發來回要七公里左右,過程也是一系列的上上下下,還好是輕裝行進所以沒有花費太多體能,不過這樣來回竟也花了五個小時(含在喀拉業山的搞笑跳跳樂)。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20100415-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武陵四秀(Day2)
2010年04月16日 星期五 天氣:晴
經過一夜的休息,昨晚的高山反應已經完全消失了,四點O聖隊友起床吃早餐、整裝後換我要做決定到底跟或者不跟,這真是個頗為困難的決擇。因為我身體已經OK了,但是如果之後如果又發生那撤退的難度就又更高了,想了半天決定還是保留一點,跟著黃復興號山友的行程好了,風險比較低;下了決定後反而輕鬆起來,卻也變得無所適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