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被偏頭痛纏身,二十多年來的經驗累積分析,
空氣不流通、睡眠不足、精神太緊繃等都是它的好發條件。
然而四月中旬的聖稜線O型縱走行程,
第一天由武陵農場池有登山口(約海拔2000公尺)進入,
一路重裝上升到第一晚住宿的新達山屋(海拔3200公尺),
在抵達山屋前1公里明顯出現熟悉的頭痛、無力痛且噁心的反應,
所有症狀跟平時的偏頭痛一模一樣,
只不過這次是在高山上,對於這樣的反應明顯讓自己跟同行的山友們感到緊張,
畢竟這裡是3200公尺的高山,不是平地,也不是平時催吐、吃藥休息那麼單純,
很憂心的攤開睡袋倒頭休息,以及之後的催吐,都明顯改善不舒服的狀況。
二週後的一個下班通勤路上,
腦子忽然閃過一個念頭,
其實那天高山上的高山反應和偏頭痛時的空氣不流通有相同的條件,就是「空氣含氧量減少」。
看來很多同樣的情況在不同環境下,竟有不一樣的認知與解決方案。
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偏頭痛,我的平地高山反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