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被偏頭痛纏身,二十多年來的經驗累積分析,
空氣不流通、睡眠不足、精神太緊繃等都是它的好發條件。
然而四月中旬的聖稜線O型縱走行程,
第一天由武陵農場池有登山口(約海拔2000公尺)進入,
一路重裝上升到第一晚住宿的新達山屋(海拔3200公尺),
在抵達山屋前1公里明顯出現熟悉的頭痛、無力痛且噁心的反應,
所有症狀跟平時的偏頭痛一模一樣,
只不過這次是在高山上,對於這樣的反應明顯讓自己跟同行的山友們感到緊張,
畢竟這裡是3200公尺的高山,不是平地,也不是平時催吐、吃藥休息那麼單純,
很憂心的攤開睡袋倒頭休息,以及之後的催吐,都明顯改善不舒服的狀況。
二週後的一個下班通勤路上,
腦子忽然閃過一個念頭,
其實那天高山上的高山反應和偏頭痛時的空氣不流通有相同的條件,就是「空氣含氧量減少」。
看來很多同樣的情況在不同環境下,竟有不一樣的認知與解決方案。
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偏頭痛,我的平地高山反應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擔心
就要出發了~
儘管計較著各個品項的重量,但是反覆的檢視裝備清單,總是深怕少了什麼東西,
這是第一次那麼多天的行程,怕保暖不夠,怕吃的不夠,
所以穿的、吃的比往常都注重,畢竟稜線上沒有小七可以買。
頭一次為了上山的行程感到擔心,但是這擔心不是沒有來由的,
1.天氣很不捧場,氣象報告這週幾乎都是陰雨天想必山上更是如此,只希望高海拔的那端
是萬里無雲的,因為濕冷在山上是會要人命的。
2.西巒帶回來的病腳似乎沒有完全好,每次一二天的行程之後它就是會提醒我它的存在,這麼
多天撐得住嗎? 尤其擔心重裝之後的重量,會加速它的疼痛發作,如果發生了後續的行程要
如何撐完呢?
3.看到山友拍的品田斷崖及素密達斷崖,說真的光看相片就能感受到那樣的高度所帶來的恐
懼,我實在很難想像上下那樣陡峭山壁的壓力與恐懼要怎麼克服?
4.登山至今,從沒有這麼多天待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度,因為對於高山反應了解多了些擔心和
顧慮也跟著多了起來。
希望以上的顧慮是因為我登山經驗累積後而產生的謹慎,
相信這一趟2010年所設定的第一個目標可以順利達成,且能留下美好的記憶。
加油~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20100411-朝陽+蘇花古道行
2010年04月11日 星期日 天氣:晴霧
里程數:10.5公里
難度:★
記要:
這是二條依山傍海的古道,
朝陽古道海拔不高只有一百多米,且離海岸還有一段距離,只有觀海平台那段能看到海岸線的縱深,
很散慢的走也只走了快兩個小時,也算是蘇花古道的行前暖身,
在天后宮吃完大鍋麵後,快樂的背起背包開始爬不完的階梯之旅,
可惜過了到了二點多天氣開始變差,霧氣越來越重彷彿有置身北插天山的錯覺,只差在這裡有階梯好走,
花蘇古道有幾段有強勁的海風,猜想霧的深淵裡應該就是海了吧?
只可惜沒有東風可借濃霧始終不散,所以看不到美美的海岸線,
有機會應該找個天氣晴的時候再來一趟蘇花古道。
GPS軌跡:
相片:
20100327-28 加里山散漫遊
2010年03月27-28日 星期六日 天氣:晴霧
里程數:7.6公里
難度:★★★
記要:
都會區待久了,每天都在水泥森林裡打轉,對大自然的變化陷入了不自覺的遲頓,
以往對每年三月的陽明山花季都是敬謝不敏,因為到底是在賞人還是賞花,
想得起來的那次,只有大學時代用小五十載著不畏風雨的小女友呆呆的去賞花,好清純但也好呆。
黑總召提議的這趟的賞花行程,講真的行前真的搞不清楚是要賞什麼花?
既使知道是一葉蘭,對於從小就是植物智障的人而言大概就講什麼都差不多,
今年繼上次的北插天山認識了根結蘭之後,
這次認識了今年排名第二次的一葉蘭,平平的地上她不愛,
就是愛垂掛在山壁上,為了拍這張頂登、吃中餐後還是不死心,
回程的路上再巴著樹幹爬過去再拍一張像樣的(我發現拍植物老是抓不到重點),
來一張這次行程的主角,一葉蘭小姐~
GPS軌跡:
相片: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屬於青春的記憶
小時候在兄姐的錄音式卡帶的薰陶下,對於民歌時代後期的創作就有共鳴,
雖然屬於大學青春洋溢的情愫於我而言仍然是遙不可及的未來,
畢竟當時我也不過是個即將上國中的小孩,
只是這些創作已經對當時的自己描繪出一幅憧景,
反倒是上了大學後卻始終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懷,
有時我在想我根本不屬於我年紀應屬的年代,至少要提前個十年才對,
因為對當時同學討論得火熱的灌籃高手、獅子王,我都只是應應景的點一下,
腦子還是活在自己想像的那幅畫裡,以下是幾首不時常盈繞耳邊的校園民歌。
周秉鈞 & 楊海薇 - 無怨的青春
周秉鈞 & 楊海薇 - 第一支舞
大學城歌手 - 飛揚的青春
林隆璇-我用三分之ㄧ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