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聯合晚報::索羅斯:60年來最嚴重金融危機來了

原文出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4/4192648.shtml

索羅斯:60年來最嚴重金融危機來了

全球經濟劇烈重整

投資天王索羅斯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全球正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過去金融危機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當前的危機象徵著「信用擴張時代」的終結,全球將邁向信用緊縮時期。但索羅斯也認為,當前金融危機不太可能導致全球性衰退,而是一次全球經濟的劇烈重整。

索羅斯說,當前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市泡沫引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每四年到十年就會爆發一次金融危機,這種周期性危機是盛極而衰過程 (boom-bust process)的現象。

信用擴張時代結束

當前金融危機是一輪長達60多年「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這次危機異於以往處是,象徵信用擴張時代告終。盛衰過程通常圍繞信用問題發展,而且往往牽涉到某 種錯誤觀念。由於忽略了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的相互拉抬關係,貸款容易取得,會帶來需求,需求推高房地產價值;房價上漲又增加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一 般人置產的時候期待能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產生。

索羅斯指出,過去每當信用擴張出狀況時,金融當局就會介入,採取挹注流動性等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這種做法愈加鼓勵信用擴張。過去這套系統很成功,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雷根所說的「市場魔法」。

干預弄垮金融市場

索羅斯則稱這種觀念為「市場基本教派主義」 (market fundamentalism),基本教義派認為金融市場機制可自我平衡,放任市場參與者追求自身利益可導致最大共同利益。索羅斯指出,這種觀念顯然錯 誤,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

1980年代金融市場開始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其他地區的儲蓄,消費超過生產,美國經常帳赤字上升。金融業者推出越來越複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鼓勵消費者借貸。

全球金融體系一有危機,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讓信用擴張愈演愈烈,而對金融業者的監管則不斷放寬,最後幾乎名存實亡,依賴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信用評等機構也不負責任的依賴金融業者提供的資訊。

次貸危機燒出問題

當所有可能出錯的地方都出現問題,危機遂由次級抵押貸款蔓延到債務抵押債券、市政及抵押擔保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並可能危及規模數兆美元的信用違約交換市場。

當金融系統中最重要的銀行間拆借也為之中斷時,形成最後的打擊。各國央行被迫挹注鉅額資金、延展信貸,反使危機進一步加劇,嚴重程度超過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所有危機。

中國印度強勁成長

索羅斯指出,全球金融邁向信用緊縮時期,其他國家不願累積額外的美元儲備,使得金融當局刺激經濟的能力難以施展。他表示,已開發國家經濟衰退可能勢所難 免,但中國、印度和一些產油國仍在強勁成長。因此,當前金融危機不太可能導致全球性衰退,比較可能形成全球經濟的劇烈重整。在這一調整過程中,美國將相對 衰落,而中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將崛起。

但危險在於可能出現政治緊張,包括美國實施保護主義,使全球經濟陷入混亂,並將全世界拖入衰退乃至更糟的情況。

【2008/01/23 聯合晚報】

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綠角財經筆記::外匯避險

先舉個例子,來看匯率對投資報酬的影響。(例子中的匯率,公司行號皆為虛設)

假如今天你要買美國公司的股票。你在新台幣31塊對1美元的時候進場。你要買的BankofWildWest股票是每股3美元,你買進1000股。所以你共付出新台幣1000*3*31=93,000元購入股票(不計手續費)。過了一年,股票漲到每股3.5美元。你決定是該出場的時候了。該公司的股票從3漲到3.516.67%的報酬。假設當時新台幣是28塊對1美元,你將1000股的股票賣出,可以得到1000*3.5*28=98,000台幣。台幣部分的報酬是(98,000-93,000)/93,000=5.38%,少於美金部分的報酬率。假如賣出當時,匯率是新台幣34塊對1美元,那賣出股票可以拿到1000*3.5*34=119,000塊台幣,報酬率為(119,000-93,000)/93,000=27.96%,高於美金部分的報酬。

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以外幣投資時,匯率的波動可以大幅增加收益,也可以大口吃掉報酬。

那可以避免掉匯率對投資報酬的影響嗎?可以的,可以用外匯期貨進行避險。而外匯避險的成本與兩個貨幣的利率差相關。

仍然延續剛才的例子,假設你在台幣311美金進場時,為了避免你進場時買入的3000美金,在一年後換回台幣時匯率波動的影響,你與大霸銀行簽定外匯期貨合約。大霸銀行同意在一年過後,以30.07的價位,向你買進3000塊美金。那麼對你來說,一年後3000塊美金的價值已經鎖定1美金值30.07台幣,匯率風險轉到銀行身上,銀行要怎麼處理呢?簽定外匯期貨合約後,大霸銀行會去借3000美金,一年後歸還。假設當時美金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是5%,銀行可以用5%的利率借到錢。那麼大霸銀行借3000美金要付150塊美金的利息,等於台幣150*31=4650元。借到3000元美金後,大霸銀行把美金以當時匯率換成台幣,可得3000*31=93,000台幣。然後將這筆台幣存一年定存,假設台幣一年定存利息2%好了,93,000台幣存一年可以讓大霸銀行有1860台幣的利息收入。一年過後,大霸銀行拿出3000*30.07=90210台幣跟你買入3000美金。然後大霸銀行拿這3000美金去還當初簽約時,和另一方借的3000美金。

大霸銀行在這個交易中並無任何損益。美金部分,一年前借了3000元,一年後也還了3000元。台幣部分,用借來的美金換成93,000台幣,但要付出4650台幣的借貸成本,而93,000台幣一年可帶來1860的利息收益,過了一年,大霸銀行付90,210台幣給你。所以台幣部份93000-4650+1860-90210剛好等於零。

當初設定期貨合約1美金換30.07台幣,就是用兩國貨幣的利率差異算出來的。美金利率5%,台幣2%,差3%。所以用31*(1-3%)就會等於30.07。對投資人來說,投入的3000*31=93,000台幣,一年後值3000*30.07=90,210台幣,他付出投入金額3%的代價進行匯率避險。這個匯率可以讓大霸銀行在這交易中沒有損益,但銀行也要賺一些錢,所以期貨匯率會比30.07更低,譬如30.04好了,其中的價差就是銀行的利潤。但大體來說,外匯避險的成本還是立足於兩個貨幣的利差上。

進行避險之後,投資人固然避掉了賣出股票時美金對台幣扁值的不良影響,但也等於放棄美金對台幣升值所能帶來的額外收益。

所以美國提升利率對台灣的出口商會有什麼影響呢?假設出口商的貨款是美元收入。為了避免匯率波動吃掉收益,出口商可以用外匯期貨避險。美國提升利率,拉大與台幣的利差的話,會增加出口商進行外匯避險的成本。不過利率拉高,對美金是個利多,常會拉高美金幣值。所以沒有避險的美金收入,又可以換成比較多的台幣。所以是有好有壞。

##Easy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