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現金流量」的投資理財新顯學

最近幾個月被那個遠在天際之遠的海嘯,掃得手邊一堆帳目數字短時間都很難變現,

才驚覺得現金流的可怕,看得到的帳目礙於貶值、不甘心認賠之故,徒然變成了看得到吃不到的幻夢。

審視這個現實,相信很多人在面臨這樣的窘況,必定對現金開始有不一樣的見解了。

===================================================================================

原文出處
http://mag.udn.com/mag/m_forum/storypage.jsp?f_ART_ID=165829

2008/12/11

「虧損的企業不見得一定會倒,幸運的話,也許還可以撐個幾年而沒事;但沒有現金的企業,就算報表上有再多的利潤,也會立刻完蛋」!

筆者多位朋友,在這一波不景氣中受到影響。其中一位在科技業上班的朋友,因為擔心未來的工作不保,因此跟在家帶小孩的老婆討論,準備採分工的方式開間小吃店。
這位朋友的如意算盤是:一旦生意穩定之後,或許就能轉副業為正業。不過,他在收集完資料之後發現:初期光是房租押金加上各項生財工具的費用,大概就要花上百來萬的銀子。
只不過夫妻倆算了一下之後才發現,手中的資產只有每月固定要償還本金
及利息的房子,以及價格只剩原來十分之一的股票,手中不要說有開小店的資本,連一旦失業後的生活預備金都沒有。
這讓筆者想起一位朋友的老闆,在台灣及大陸開設了財務顧問公司。他除了提供客戶財會方面的諮詢服務外,也常幫客戶併購其他公司。朋友的老闆雖然沒有會計師的執照,但卻網羅了不少具有台灣或大陸會計師執照的員工為他工作。
但儘管如此,朋友的老闆有一個公開的秘密—他從不相信財務報表。通常他在判斷一家公司能不能買時,會先把營業額砍一半,再本成本及費用增加一倍。如果算出來的數字還是賺錢,他才認為可以放心地買。
朋友這位年紀輕輕老闆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虧損的企業不見得一定會倒,幸運的話,也許還可以撐個幾年而沒事;但沒有現金的企業,就算報表上有再多的利潤,也會立刻完蛋」!
在全球經歷了這一波號稱「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風暴及不景氣之後,許多企業及投資大眾都深受其害。當然,企業經營並不是這個專欄所善長或是準備著墨之處, 但是在個人投資理財上,「現金流」的概念再次受到重視,或許可以為廣大民眾在未來的投資理財規劃上,產生一些正面而積極的助益。
首先,變現能力的高低,也反應出投資理財的健康或是成功與否。過去在經濟景氣的時候,企業或個人大幅投資,不但把所有的資金用做投資,還透過各種金融槓桿操作手法,讓信用做極大化的擴充。
從次級房貸、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接連出事,世人才終於明白:就像「每餐吃八分飽比較健康」的原理一樣,投資理財上也是應該要有比較健康一點的「槓桿擴充比例」。
事實上,資產流動性及現金流量的觀念,不但是一般人在選擇投資標的企業的重點,也是對個人及家庭財務極有幫助的「財務健診」資訊,更將是未來這段苦日子中,個人或企業捱過不景氣寒冬的重要關鍵。
其次,同樣是流動資產,也有不同的變現能力。在會計報表的「資產」項目中,是以流動性高低做排列,流動性最高的排序在前,依序是流動性較低的資產。在「流動資產」部分,首先是現金,其次則是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款項、存貨及其他流動資產…等。
懂投資的好手,對這部分資產變現能力的解讀功力優異。但事實上,就算是一般民眾在面對個人及家庭財務時,也可以延用相同的概念,做好資產流動性高低的分類工作。唯有如此,才有助於個人及家庭資產的正確配置。
再者,維持短、中、長期資產的恰當配置比率,並且定期檢視自己及家人的現金流量及資產流動性。當然,不同的經濟環境,以及財務狀況的個人及家庭,其最適當的資產配置狀況當不會完全相同,總是要隨市場情況,隨時隨地做調整。
最後,「變現能力」≠「現金為王」。「現金為王」的概念,不應該只是狹隘地「手中抱滿現金」而已,反倒應該是提升個人的「資產變現能力」。撇開現金不易儲藏、容易被偷被搶,以及無法生息的缺點外,就算是將錢都放在銀行定存,也是有「提前解約將損失利息」,以及「資產運用效率不彰」的問題。
所以,投資理財大眾在盤點自己的「變現能力」時,恐怕不應該只是狹義的「將資產轉換成現金」的能力,還應該包括了潛在的「調集資金能力」,或是「擁有較高的賺取現金能力」。如此,就算帳面上可見資產數字不高,應該也可以計入「有錢人」之列了。

2008年12月21日 星期日

現金不是王

這篇的title,在這個人人自危的氛圍裡顯得很突兀,也顯得很不尋常,

怕改天找不到,還是blog起來花些心思好好來讀一下。

=====================================================================


現金不是王


【文/陳弘】
留意:一、高現金股息、高殖利率股,二、有錢有機會的多金龍頭股,三、不景氣時,基本開支不受影響的民生消費股,四、不受景氣影響的醫療保健股,五、受惠利率調降的銀行股。
美國FED利率調降到○~○.二五%,正式宣示零利率時代來臨,許多人擔心,日本九○年代零利率,流動性陷阱之失落的十年,將在美國重演,通貨緊縮再臨,現金不只是王,可能是你的命根子
現金幾乎不生財且注定會貶值
政府為緩解危機而採行的政策勢必引發通膨,現金反而是幾乎不生財且注定會貶值的可怕長期資產。現在我們正面臨資本主義是否破滅?現金是否出現泡沫化的十字路口,勝負就在於信心何時能恢復,而美國的房地產能否止跌,將是信心轉折的重要關鍵。
巴菲特今年十月十六日投書紐約時報,提醒投資人長期持有現金的風險,並且宣示加碼美股,全球股市自此出現短線反彈,該文有幾個角度值得深思:一、巴菲特是 賺到四百億美元之後,才改用這種價值型投資方法?或者是由白手用此方法才賺到四百億美元的身家?二、巴菲特不像短線客、或是單純的反市場操作者,而是精於 計算企業合理價值,太貴時有耐心等、太便宜時有信心買的投資者。三、其提到股市會領先景氣反彈,實證案例相當多,雖然目前全球依然風聲鶴唳,但投資人心中 必需有所武裝,倘若未來全球任何股市出現五成以上的莫名漲幅,就可能是股價又領先景氣落底的訊號,四、體質健全公司,未來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將締造新的獲 利記錄。
人類歷史 是一部通貨膨脹史
五、在持續去槓桿化新投資思維中,巴菲特奉行不懂的公司不投資,容易再度成為主流。六、持有現金不是王,而巴菲特的買點,是不是就是散戶的買點呢?分批佈局,會比較安全嗎?
七、現在政府為緩解危機而採行的政策勢必引發通膨,進而加速現金帳戶的實際價值下滑,未能適時轉換為增值資產的現金,將是可怕的長期資產,幾乎不生財且注定會貶值。
長線來看,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通貨膨脹史,通貨緊縮時間很短,通膨佔了絕大部分。
現金與公債都出現泡沫化
台灣也有飽經驚嚇的歷史,在台灣退出聯合國、中共軍演等利空時,賣出台北大安區一整棟房地產,現在回來連一層都買不回來,就是最典型被通貨膨脹打敗的例子。
債 券天王葛洛斯指出:「公債已出現一些泡沫特徵,尤其是短天期的國庫券。殖利率降到零的國庫券已經是價值偏高,購買這種公債已經沒有報酬可 言。」這一次金融冰風暴肆虐,投資人已經不敢持有任何資產,現在擁抱現金的心情,跟二○○○年買到達COM股、○八年買到一四七美元原油一樣的令人興奮與 安慰,已經有不少人在質疑,這是不是一個現金的泡沫期?
馬雲說:我愛這一場金融海嘯
阿里巴巴的馬雲說:我愛這一場金融海嘯,此時企業才可以冷靜下來,反思當初的夢想是什麼,反問當年自己為什麼要創業,反省如何為顧客創造價值,馬雲特別強調十年之後,將會有人因這場金融海嘯而富起來。
這一波金融風暴,是資產泡沫與信用泡沫的綜合型,美國房價重挫則是重要引信,倘若美國的房市能止穩,房地產所衍生的各種證券又從廢紙變成有價值,則這一波的金融面衝擊將可正式結束,而無基之彈(沒有基本面的反彈)也就隨時可以展開。
美國房地產若止穩 將是資金行情引爆點
目前美國成屋銷售率(月成長率)已經有打底的跡象,倘若跌破九個月(長期上升趨勢線),將是正式反轉的訊號,也就是房地產存貨加速消化的利多訊號。
只要美國房地產的各項指標能陸續觸底,全球股市展開資金面行情的機會將可大增。
美國絕對不是日本
美 國利率接近零,有幾個面向值得觀察,一、美國公債已不具吸引力,美國將接受資金流出美元資產的考驗,此時倘若美股還能不破底,就是相當高 姿態的宣示了,二、以前是國際熱錢先殺出股市或商品,才會將錢還回日圓,因此常常是股市或商品先重挫,日圓才升值,此次日圓雖升值,但是國際股市並未重 挫,是否意味著全球高風險部位已經大降到低水位?
三、以 前大家借日圓來套利,現在多了美元可以借出來套利,全球金融整個燃料庫大增數倍,四、大家擔心FED已經黔驢技窮,不過美國FED可 以一直印鈔票,以其錢通海、真氣無限灌頂的架勢,美國到最後應該又是被錢淹沒,用另外一個泡沫,把現在的金融風暴又掩蓋掉。五、利率越低,股市合理的本益 比應該越高。
零利率,更需要下功夫
六、美元轉弱,亞洲貨幣全面轉升值,對於內需股尤其是資產股將是相對有利,在現金越來越薄之下,擁有精華區資產值得長線留意。
零利率的環境,下功夫要更深,本期篩選出比持有現金更有利的標的:一、高現金股息、高殖利率股,二、有錢有機會的多金龍頭股,三、不景氣時,基本開支不受影響的民生消費股,四、不受景氣影響的醫療保健股,五、受惠利率調降的銀行股。可供參考。

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2008年 P字山道挑戰賽失敗




2008 P字山道挑戰賽,大腿在經過陽明山中山樓後就完全沒力,

被迫撐到小油坑後放棄、折回。待續.........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CDS,是什麼小東西

從 2007年七、八月起美國仔還不起次級房貸,

害得全球金融市場跟給哭天喊地,

2008年整個情形更為惡化,

嚴重程度似乎超乎多數人的想像,

連堂堂的聯準會主席、布希政府的財長都抓不準災情,

看來災情遠比十一月的加州森林大火更難應付。

但是,倒了個雷曼,救了AIG和花旗,似乎問題沒有解決,

而且不但沒有解決,更大條的還在後面,那就是 CDS(Credit Default Swap)這個黑洞。

真佩服這些夭壽的華爾街投機客,怎麼會設計這麼的保險機制,

真的沒有那個屁股(保証金)就不要吃那個瀉藥(保險)啊~

最最糟糕的是各國政府也不去限制保証金的下限,

害得現在全球金融狂瀉不止,而且不曉得要瀉到什麼時候咧???

什麼是 CDS 咧?

綠角十一月份寫了二份淺顯易懂的文章,

大槪也是目前看過最最白話的介紹,很值得一讀。

綠角財經筆記: 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

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RUN AWAY

開始有想要逃離的念頭,

逃離這個官僚文化充斥的環境,

逃離那個渾沌很久的關係,

不必迎合、沒有猜疑,

只要簡簡單單的活著。

就這樣~

2008年11月11日 星期二

BIKE:2008.11.08:木柵→長庚大學

97年11月08日 星期六 天氣:雨

  • 騎乘時間:06:20~16:00

  • 里程數:54公里

  • 騎乘難度:★★

  • 路程:

    木柵→大漢橋→輔大→明志科大→台塑林口廠→長庚大學→台塑林口廠→明志科大→明志路上的貴族世家→輔大→大漢橋→木柵

  • 成員:阿輝伯、鋒泰、小唐唐

  • 紀要:第一次雨中騎車、第一次補胎(感謝鋒泰技術指導)

  • 路徑:2008-11-08 06:20 -> 16:00


這裡進去就是王董的告別式,結果卻發現我的後輪沒氣了@台灣體大




小唐唐這輩子第一次自己動手補胎@台灣體大停車場




阿輝伯、鋒泰跟補好的後胎@台灣體大停車場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BIKE:2008.11.01:木柵→烏來

97年11月01日 星期日 天氣:陰

  • 騎乘時間:07:35~11:00

  • 里程數:40公里

  • 騎乘難度:★★★

  • 路程:木柵→烏來→木柵

  • 此行的新車友 --- 鐵腳永洋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BIKE:2008.10.26:初探陽金公路

97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天氣:晴時多雲



    中途休息的眾多戰駒@陽明山小油坑


    FCR戰駒獨照@陽明山小油坑


    FCR戰駒獨照@萬里核二廠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彭淮南在想什麼?

    原文出處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26日邁入他的第三任任期,作風低調的他未讓央行舉行任何儀式, 央行表面看來靜悄悄,這兩天匯市卻是驚濤駭浪,短短兩天,新台幣合計升值4.59角,升破31元大關。彭淮南向來嚴密監控匯市,新台幣匯價有如銅牆鐵壁般 牢不可破,「他準備在這屆任期改變作風了嗎?」外匯交易員忍不住問。
    彭淮南在想什麼?
    面對排隊等著進來的外資,彭淮南連三任的頭兩天過得不輕鬆。央行如果頑強抵抗,除了耗費巨額銀彈,效果恐怕不如預期,更可能揹上扼殺股市資金動能行情的罪名;但若央行放手,出口商馬上會面臨高額匯兌損失,出口報價競爭力也會下降。
    過去幾年,央行一直採行「雙率雙低」政策,對於新台幣匯率尤其守得嚴,還因而讓新台幣被譏為「亞洲最弱貨幣」。新台幣該升未升,主要便是央行考量台灣經濟成長仰賴外需,不希望強勢貨幣拖累經濟表現。
    從各項數據觀察,長期偏低的雙率,讓國人資金大量外移,去年全年代表投資動向的金融帳流出金額,甚至超越進出口貿易所得的經常帳,國際收支出現近十年首度逆差;弱勢匯率也助長進口物價漲勢,加重通膨壓力,使新台幣實質利率距央行中性水準愈來愈遠
    種種現象顯示,央行貨幣政策到了該調整的時候,但促成央行決定對匯價放手的主因,還是外資和股市。
    受到美國次貸風暴影響,外資掀起錢進亞洲的風潮,熱錢來得又急又猛,每天都有數十億美元排隊等著進來,央行如果逆勢死守,徒然浪費銀彈,發揮不了什麼大作用。更何況,市場對新台幣預期心理已成形,央行拉長戰線,每天讓新台幣牛步升值,只會加深市場投機炒作氣氛央行進場買匯阻升,一方面增加持有弱勢美元的部位,同時也要反向付息從市場收回大量新台幣,以免守匯政策影響先前升息效果,因市場資金過多使得通膨壓力更沈重。蠟燭兩頭燒的結果,央行只是多花成本, 影響年度獲利表現,占不了什麼實質的便宜。
    反觀央行放手讓新台幣一次到位,除了可以儘早滿足市場預期心理,新台幣升值也有助平抑進口物價、減緩資金外移和吸引外資來台買股票,對央行可說一石多鳥。加上這波新台幣漲勢是外資行情啟動,央行只要順應市場,不必多花力氣。
    2008/02/28 經濟日報】

    2008年2月8日 星期五

    隨筆::紅包

    幾乎在沒有思考的狀態下,在提款機前按下包含你的數字,

    才意識到今年少了你,

    這個數字的變化代表著二個相反的意義,

    家庭成員的增加或者是減少,

    很遺憾的我們家卻是後者。


    今年的過年,

    回到家裡看不到你的蹤影,

    少了號召大家吃飯的你,

    少了看到我熬夜看影片會起來碎碎唸的你,

    少了七早八早拿著鬧鐘召告大家你要去「隨覺」的你,

    少了跟我聊躲砲彈日子的你,

    少了對我數落李宗仁的不是的你,

    少了拿到紅包會開心的說大家快樂的你。

    少了你的這個年,

    讓這股寒流顯得格外的冷凜,

    炎熱的六月天裡,

    大家都忘了給你送上一條暖暖的棉被,

    怕冷的你,現在好嗎?


    今年的過年刻意不去強調你的離去,

    也沒合照,年節就在詭異的平靜中渡過,似乎一切都不曾發生過,

    唯一的改變就是廳堂裡多了一個牌位,上面刻著我熟悉的名字。


    推算著你生命中最後幾次的過年,

    2006年,你推動繞道手術身體還在復原中,

    2007年,姐妹們因故都沒有回家過年,

    因此2005年的春節合照,就是最後一張合照了,

    此情此景,已不復存在了~











    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聯合晚報::索羅斯:60年來最嚴重金融危機來了

    原文出處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4/4192648.shtml

    索羅斯:60年來最嚴重金融危機來了

    全球經濟劇烈重整

    投資天王索羅斯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全球正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過去金融危機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當前的危機象徵著「信用擴張時代」的終結,全球將邁向信用緊縮時期。但索羅斯也認為,當前金融危機不太可能導致全球性衰退,而是一次全球經濟的劇烈重整。

    索羅斯說,當前金融危機是由美國房市泡沫引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每四年到十年就會爆發一次金融危機,這種周期性危機是盛極而衰過程 (boom-bust process)的現象。

    信用擴張時代結束

    當前金融危機是一輪長達60多年「超級繁榮」周期的頂峰。這次危機異於以往處是,象徵信用擴張時代告終。盛衰過程通常圍繞信用問題發展,而且往往牽涉到某 種錯誤觀念。由於忽略了貸款意願和抵押品價值之間的相互拉抬關係,貸款容易取得,會帶來需求,需求推高房地產價值;房價上漲又增加可獲得信貸的數量。當一 般人置產的時候期待能從抵押貸款再融資中獲利,泡沫便產生。

    索羅斯指出,過去每當信用擴張出狀況時,金融當局就會介入,採取挹注流動性等刺激經濟成長的措施,這種做法愈加鼓勵信用擴張。過去這套系統很成功,人們開始相信前美國總統雷根所說的「市場魔法」。

    干預弄垮金融市場

    索羅斯則稱這種觀念為「市場基本教派主義」 (market fundamentalism),基本教義派認為金融市場機制可自我平衡,放任市場參與者追求自身利益可導致最大共同利益。索羅斯指出,這種觀念顯然錯 誤,因為使金融市場免於崩盤的並非市場本身,而是當局的干預。

    1980年代金融市場開始全球化,使美國可以吸取其他地區的儲蓄,消費超過生產,美國經常帳赤字上升。金融業者推出越來越複雜的產品和更為慷慨的條件,鼓勵消費者借貸。

    全球金融體系一有危機,金融當局就出手干預,讓信用擴張愈演愈烈,而對金融業者的監管則不斷放寬,最後幾乎名存實亡,依賴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信用評等機構也不負責任的依賴金融業者提供的資訊。

    次貸危機燒出問題

    當所有可能出錯的地方都出現問題,危機遂由次級抵押貸款蔓延到債務抵押債券、市政及抵押擔保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並可能危及規模數兆美元的信用違約交換市場。

    當金融系統中最重要的銀行間拆借也為之中斷時,形成最後的打擊。各國央行被迫挹注鉅額資金、延展信貸,反使危機進一步加劇,嚴重程度超過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所有危機。

    中國印度強勁成長

    索羅斯指出,全球金融邁向信用緊縮時期,其他國家不願累積額外的美元儲備,使得金融當局刺激經濟的能力難以施展。他表示,已開發國家經濟衰退可能勢所難 免,但中國、印度和一些產油國仍在強勁成長。因此,當前金融危機不太可能導致全球性衰退,比較可能形成全球經濟的劇烈重整。在這一調整過程中,美國將相對 衰落,而中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將崛起。

    但危險在於可能出現政治緊張,包括美國實施保護主義,使全球經濟陷入混亂,並將全世界拖入衰退乃至更糟的情況。

    【2008/01/23 聯合晚報】

    2008年1月5日 星期六

    綠角財經筆記::外匯避險

    先舉個例子,來看匯率對投資報酬的影響。(例子中的匯率,公司行號皆為虛設)

    假如今天你要買美國公司的股票。你在新台幣31塊對1美元的時候進場。你要買的BankofWildWest股票是每股3美元,你買進1000股。所以你共付出新台幣1000*3*31=93,000元購入股票(不計手續費)。過了一年,股票漲到每股3.5美元。你決定是該出場的時候了。該公司的股票從3漲到3.516.67%的報酬。假設當時新台幣是28塊對1美元,你將1000股的股票賣出,可以得到1000*3.5*28=98,000台幣。台幣部分的報酬是(98,000-93,000)/93,000=5.38%,少於美金部分的報酬率。假如賣出當時,匯率是新台幣34塊對1美元,那賣出股票可以拿到1000*3.5*34=119,000塊台幣,報酬率為(119,000-93,000)/93,000=27.96%,高於美金部分的報酬。

    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以外幣投資時,匯率的波動可以大幅增加收益,也可以大口吃掉報酬。

    那可以避免掉匯率對投資報酬的影響嗎?可以的,可以用外匯期貨進行避險。而外匯避險的成本與兩個貨幣的利率差相關。

    仍然延續剛才的例子,假設你在台幣311美金進場時,為了避免你進場時買入的3000美金,在一年後換回台幣時匯率波動的影響,你與大霸銀行簽定外匯期貨合約。大霸銀行同意在一年過後,以30.07的價位,向你買進3000塊美金。那麼對你來說,一年後3000塊美金的價值已經鎖定1美金值30.07台幣,匯率風險轉到銀行身上,銀行要怎麼處理呢?簽定外匯期貨合約後,大霸銀行會去借3000美金,一年後歸還。假設當時美金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是5%,銀行可以用5%的利率借到錢。那麼大霸銀行借3000美金要付150塊美金的利息,等於台幣150*31=4650元。借到3000元美金後,大霸銀行把美金以當時匯率換成台幣,可得3000*31=93,000台幣。然後將這筆台幣存一年定存,假設台幣一年定存利息2%好了,93,000台幣存一年可以讓大霸銀行有1860台幣的利息收入。一年過後,大霸銀行拿出3000*30.07=90210台幣跟你買入3000美金。然後大霸銀行拿這3000美金去還當初簽約時,和另一方借的3000美金。

    大霸銀行在這個交易中並無任何損益。美金部分,一年前借了3000元,一年後也還了3000元。台幣部分,用借來的美金換成93,000台幣,但要付出4650台幣的借貸成本,而93,000台幣一年可帶來1860的利息收益,過了一年,大霸銀行付90,210台幣給你。所以台幣部份93000-4650+1860-90210剛好等於零。

    當初設定期貨合約1美金換30.07台幣,就是用兩國貨幣的利率差異算出來的。美金利率5%,台幣2%,差3%。所以用31*(1-3%)就會等於30.07。對投資人來說,投入的3000*31=93,000台幣,一年後值3000*30.07=90,210台幣,他付出投入金額3%的代價進行匯率避險。這個匯率可以讓大霸銀行在這交易中沒有損益,但銀行也要賺一些錢,所以期貨匯率會比30.07更低,譬如30.04好了,其中的價差就是銀行的利潤。但大體來說,外匯避險的成本還是立足於兩個貨幣的利差上。

    進行避險之後,投資人固然避掉了賣出股票時美金對台幣扁值的不良影響,但也等於放棄美金對台幣升值所能帶來的額外收益。

    所以美國提升利率對台灣的出口商會有什麼影響呢?假設出口商的貨款是美元收入。為了避免匯率波動吃掉收益,出口商可以用外匯期貨避險。美國提升利率,拉大與台幣的利差的話,會增加出口商進行外匯避險的成本。不過利率拉高,對美金是個利多,常會拉高美金幣值。所以沒有避險的美金收入,又可以換成比較多的台幣。所以是有好有壞。

    ##EasyReadMore##